期刊信息
曾用名: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002-1892
CN:51-1372/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008997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医学文摘;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外科学
期刊热词:
论著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闽江河口湿地内的候鸟。郑航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冯雪珠 新春时节,行走在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卧龙滩涂栈道,可看到远处有成群的小天鹅在飞舞;在更靠近岸边的砥砺观光步道停驻,不
闽江河口湿地内的候鸟。郑航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冯雪珠
新春时节,行走在闽江河口湿地公园的卧龙滩涂栈道,可看到远处有成群的小天鹅在飞舞;在更靠近岸边的砥砺观光步道停驻,不远处不同种类的鸟儿嬉戏觅食、怡然自得……
随着闽江河口湿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工作不断推进,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退养还湿”试验区改造后,水鸟数量最高达5500只,是改造前同期的3.5倍,越冬水鸟数量保持在3500只左右。
清除外来物种
营造良好环境
下午3点多,还未涨潮,小天鹅们仍在远处的光滩上觅食、休息。如今能看到小天鹅的地方,之前却被一种叫互花米草的外来物种占据。
“互花米草最大问题是容易导致土壤板结。”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监测科工作人员介绍,互花米草由于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且深、密度大等原因,易导致分布区土壤板结,同时会占据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湿地植物生存空间萎缩,进而导致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减少,极大威胁湿地生物多样性。
2018年,福州市印发《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20年)》,将互花米草治理及乡土植被恢复工程列为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单元项目。
据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区采用“人工+物理除治法”,目前已清除互花米草1810亩,并种植红树林、芦苇等乡土植物,恢复乡土植被875亩,另外还营造了水鸟栖息生境,保持510亩光滩供水禽觅食及栖息。
经过治理,互花米草治理区逐渐成为候鸟利用率较高的栖息地,“涨潮时,除了小天鹅,斑嘴鸭、鸿雁等雁鸭类水鸟也会到治理区里休息;退潮时,很多鸻鹬类水鸟会在这取食。”工作人员介绍。
清退水产养殖
打造“生态鸟岛”
“大家都觉得现在的鸟儿没以前怕人了。”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不用到湿地保护区,在湿地公园的栈道上就可以看到很多鸟类。
让候鸟进湿地公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涨潮的时候,很多鸟类需要到更高的地方停歇和取食。”工作人员介绍,闽江河口湿地分布大量涉禽,原先涨潮时供涉禽站立的浅水区或淤泥质滩涂面积小,成为影响水鸟在此栖息的关键因素。另外,潮间带泥沙淤积、实验区水产养殖活动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水鸟的活动,尤其是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
“将水产养殖场清退,‘退养还湿',并进行栖息地改造,是增加高潮位水鸟栖息地最直接、快速且有效的手段。”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打通围堰、清理塘底、种植乡土植被等方式营造“生态鸟岛”,让涨潮时候鸟在湿地内有了更多可栖息之地。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说,如今在比互花米草治理区更靠近岸边的“生态鸟岛”上,水鸟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甚至能观察到东方白鹳、水雉等该区域罕见水鸟”。
文章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xfzjwkzz.cn/zonghexinwen/2021/022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