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曾用名: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002-1892
CN:51-1372/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008997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医学文摘;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生物医学检索系统;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外科学
期刊热词:
论著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伦理及新闻职业道德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源远流长,并伴随着新闻业的发展而逐步推进,展现了新闻业的人文关怀、道德追求和价值信念,可以说健康良性发展的新闻业必然伴随着健康科学公正的新闻
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源远流长,并伴随着新闻业的发展而逐步推进,展现了新闻业的人文关怀、道德追求和价值信念,可以说健康良性发展的新闻业必然伴随着健康科学公正的新闻伦理道德追求。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在传播媒介、内容和速率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传统新闻业形成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也在遭受巨大冲击,因此探索新媒体时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塑路径,能进一步推动新闻业和时代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新媒体对传统新闻业造成的颠覆性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电子技术为载体,对传统新闻媒体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也在悄无声息的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曾经以电视、报纸和广播为主要渠道的新闻传播形态转向以手机、平板、互联网等为主,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阅读信息的渠道,让人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不断增强参与感甚至获得主导权[1]。因此新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一是更加注重新闻的新鲜感,新闻首要的特点是新,新媒体拓展了新闻的传播渠道,让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新闻,因此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加看重新闻的新鲜感和第一手资料。
其二是更加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媒体催生了海量信息,造成网络新闻鱼龙混杂,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碰撞。人们在拥有主动权的情况下,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真实性更高的新闻内容,不再单方面相信传统媒体的一家之言,而是基于客观事实形成多种视角和看法,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传统媒体公信力的流失。
其三是对新闻知情权有了更高要求。新媒体推动了信息的全球化共享,人们获取新闻的欲望增强,也就渴望获取更多新闻,以增强自己的选择主动性,因此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更加渴望获取事件背后的信息,即对事件进行深度理性分析,让他们的知情权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
二、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伦理和新闻职业道德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新闻炒作,新闻职业道德崩塌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言论,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遭到挑战,新闻表达相对自由,也为新闻炒作提供了发展空间。在利益的驱使下或者为单纯的博人眼球,人们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炒作网络事件,并迎合大众阅读心理制造低俗媚俗信息,也由此产生了一批网络炒手。新媒体为网络炒手提供了发展平台,他们通过多种手段炒作,渲染舆论,塑造意见领袖形象,不断践踏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网络炒手的存在彻底打破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底线,抛弃了新闻业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导致新闻环境越来越差,进一步削减了传统新闻业的权威、公正形象。
(二)新闻伦理失守,出现虚假、欺诈等现象
以客观真实为底线,体察民生百态,反应社会文化发展进步,追求公共利益,应当是新闻行业恪守的伦理底线和职业操守,但是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媒体阵地不断失守,网络媒体、自媒体以多种形式抢占市场份额,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部分媒体打破本该遵守的新闻职业操守和准则,丧失新闻人的本心,以低俗化内容、哗众取宠的噱头满足公众猎奇心理,以此吸引目标受众群,扩大经济效益[2]。将传统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为公众利益发声的职业定位抛之脑后,可以说缺乏足够的价值判断成为当下新闻行业伦理失范的最主要表现。
(三)过于追逐个人隐私,缺乏对事件的深度分析
传统新闻强调对事件的真实客观反映,注重新闻还原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并强调通过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和思想潮流,推动社会文化发展进步。新媒体背景下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交流,网络媒体不断挑战新闻伦理底线,甚至为了博取关注打破道德和法律界限,过度追逐个人隐私,影响个人合法权益,采用偷拍、盗拍和误导性采访等方式曝光个人隐私,披露个人信息,并为迎合大众低级趣味,进行各种具有误导性报道,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巨大心灵伤害,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同时过于注重所谓热点,也让网络媒体不愿投入大量精力对社会事件进行客观深入分析,而是挖掘事件中的低级要素,新闻分析浅薄庸俗,拉低新闻报道质量。
(四)商业利益对新闻报道起到决定性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xfzjwkzz.cn/qikandaodu/2021/0221/537.html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重建的初中语文教学
下一篇:活用思维导图,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